今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吉林和龙大洞遗址最新成果。该遗址年代距今5至1.5万年,是中国长白山地区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目前东北亚最早利用黑曜岩制作石器的遗址之一,清晰地展示了该地区石器工业由石片石器向“石叶—细石叶”技术转变的重要过程,丰富了东北亚现代人演化扩散、文化发展、生计方式的相关认识。
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坐落在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与红旗河交会的玄武岩熔岩台地之上。
据和龙市博物馆馆长赵玉峰介绍说,和龙大洞遗址分布范围超过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2021至202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辽宁大学等多家单位,对该遗址开展了连续三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累计17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近2万件,这是目前中国东北已发现面积最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
和龙大洞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近年来我国东北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大洞遗址在距今五万年地层中发现了数量丰富、保存良好的动物化石;在距今2.8至2.4万年地层中,发现了东北亚最早采用压制剥片的细石叶技术产品,进一步表明长白山地区是东北亚细石叶技术起源的关键区域。
和龙大洞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于探讨东北亚史前文化演化与互动、人群扩散与环境适应等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9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一行还专程来到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现场考察。刘嘉麒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
在和龙大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和项目驻地,项目负责人徐廷向刘嘉麒详细介绍了和龙大洞遗址的基本情况和考古发掘进展,展示了本年度出土的部分石制品,并就地形地貌、埋藏环境、火山活动对遗址的影响和长白山黑曜岩产地等问题向刘嘉麒请教。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春青介绍了大洞遗址火山灰埋藏情况和研究进展,刘嘉麒现场讲解大洞遗址所在区域及熔岩台地的形成与发展。
刘嘉麒认为,大洞遗址地层堆积深厚,包含多期火山灰沉积物和人类文化遗存,在长白山区不可多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后续要进一步加强考古学与地质学的交叉合作研究,争取在火山灰层序学、气候环境变化等重要学术课题上取得新进展。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柳润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话:0433--275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