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的队徽没有一点商业色彩。足坛上来自长白山的“东北虎”,这就是我对他们队徽的理解。只是虎的形象太没特征了,有点象彪马服装里的那个美洲虎,说是豹子也看着象,长白山的处理很写意,跟虎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却很奇怪的呆在一个队徽里。而下面的英文更绝:忘了空格!作为一支很有特色的朝鲜族球队,很奇怪为什么不用朝鲜文。
要说中国少数民族的足球水平,朝鲜族绝对第一,历代国家队总不乏鲜族队员,建国初去匈牙利留学的队员中居然有延边籍的朴万福,金昌吉,崔曾石,崔豪均,金仁杰,朴曾哲及大连籍的张京天七名朝鲜族球员。七十年代国家队右路第一人李宙哲也是鲜族,只不过他出自黑龙江鸡东县,而非延边。出自延边闻名的国字号球员还有崔泰焕、金光洙、崔光日、高钟勋、金光柱、李红军、李时锋、赵铭等。据说延边足球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先后培养过40多名国脚。
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境内。自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迁入,尤其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至延边等地。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又有大批朝鲜人迁人中国东北各地。主要聚居在延边自治州和吉林省其他地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及内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总人口约有200万人,而吉林境内约占60%。
据传延边第一支足球队是1908年在和龙县建立的,当年东北还在日本的统治下,延边当时称为间道省。当时的朝鲜族基本上是移民第一代和第二代,所以都把朝鲜当成是自己的祖国,1926年龙井东兴中学足球队参加了在平壤举行的朝鲜第二届足球比赛,这应该算是延边足球第一次出国访问了。足球在延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运动,在以前“满洲国”举办的10多次足球比赛中间道(延边)省一共获得了9次冠军。“满洲国”的“国家队”鲜族队员也非常之多。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和东北**联军延边分遣队进驻延吉,“间岛省”军政机关随之崩溃。解放后的吉林省足球队于1955年成立,是建国后国内最早建立的省级球队,由于延边的足球水平明显高于吉林其他地区,所以以前的吉林省队实际就是延边队。自建队起至1962年一直属于甲级队。
1963年国内联赛重新分级,吉林队最终名列第15名,列为乙级队,但来年他们便以乙级亚军身份,重返甲级。更令人惊奇的是在65年的甲级联赛上,他们居然一鸣惊人的夺得冠军,后世神奇的“凯泽神话”其实吉林早在六十年代就实现了!但因为文革,第二年开始取消联赛,这批冠军队的成员就此埋没。
职业化前的吉林队一直在甲乙队之间徘徊,属于“升降机”一类,1992年全国足球甲级(B组)联赛正值他们又一次升了上来,于是得以在首届的职业化甲A亮相。1993年,李虎恩率队在七运会上刮起长白虎旋风,其极富激情的全攻全守打法给中国足坛注入了清新的空气。
1994年在中国首届职业足球甲A联赛上,球队冠名“吉林三星队”,却仅获倒数第三,苦苦保级。研究中国足球队徽这么久,偶然发现延边实际是国内第一支有自己队徽的球队,因为之前的企业标志在我看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队徽的。在那年的球票上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队徽:
是不是和现在的队徽很相似?只是那只虎的形象更加惨不忍睹,更像是一只猎犬。下面的文字请教过一位鲜族兄弟,他说是朝鲜文延边,但拼写有误。很难想象鲜族人会把自己的文字写错,难以理解。
1997甲A赛季,吉林足球在中国足坛再次掀起了一阵“韩式旋风”。在崔殷泽的带领下,延边队可谓是“见人杀人,见鬼杀鬼”,最终获得了甲A联赛第4名的好成绩。同时延边敖东队也获得了中国足协颁发的“进步最快奖”。当时,崔殷泽在中国的声望很高,甚至被中国足协列为国家队主教练的最佳人选,而且据说已经内部通过了,只是因为一个领导的“如果中国队碰到韩国队怎么办?”的话而作罢。
高钟勋,延边职业足球的领军人物。高钟勋从16岁开始就入选吉林青年队,为延边足球几乎效力了20年。崔殷泽的到来也焕发了高仲勋的“第二春”,一度有些消沉的他又成为了延边足球的灵魂。明眼人都看见了当时戚务生所率领的国家队脊梁骨挺不起来,球迷三番五次呼吁戚务生起用高仲勋,但戚务生在这件事上显出了少有的坚决,一直到外围赛全部结束,高仲勋也没能进入戚务生的名单,成为了延边足球的一大遗憾。从某种程度上说,身为朝鲜族的高仲勋绝对代表着中国足球的一股力量,那就是延边足球。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不管是延边三星、延边现代还是延边敖东,剽悍的长白虎都是独霸边陲的一路诸侯。高仲勋则是延边足球标志性的人物,他甚至已经被球迷称作吉林足球的“镇山之宝”!
1998赛季,延边在裁判问题上与中国足协的对抗达到了极致。当年5月,延边队连续客场对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主教练高晖在北京时就因裁判的误判憋了一肚子气,对申花队的比赛中,主裁判的又一次误判终于使这位延边汉子暴跳如雷,并直接冲进场地怒骂裁判,比赛因此暂停。但球队一回到延边,足足六万球迷等在机场外夹道欢迎,表示支持,人流一直延长到机场外几里路。这在甲A历史上绝无仅有,连延边外五县的球迷都自发远道而来,打出“中国足协道歉”的标语,据说当时所有的的士司机只要听到上车的人说是来接球队的,一律分文不取。接下来的数日,即使是白天上班时间,也不断有大量球迷在大街上高喊“中国足协还我公道”,连吉林其他城市的朝鲜族居民也纷纷造势声援,终于,中国足协副主席王俊生在电视上公开向延边足球道歉。
这被延边人视为在争取公平的过程中取得的惟一一次“胜利”,但这并没有真正为他们改变局面。同年8月9日,延边客战重庆,寰岛队凭借一个有争议的点球2比1反败为胜,重庆大田湾体育场记录了延边人面对中国足球复杂环境的无奈与悲情,高仲勋在走向更衣室的通道内面对电视镜头爆出了惊人之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会看到这个延边汉子在愤懑中的绝望呼喊:“中国足球没戏了。”多年以后,在自己开的那家“高仲勋练歌房”里,已经变得很沉稳的老高回忆,电视镜头漏掉了他后面的一句话——“回家自己跟自己玩去吧”。直到现在,延边人还相信自己最后的降级,钱不是根本原因,而是在裁判问题上终于得罪了中国足协。
2000年9月10日,在重庆大田湾体育场,敖东队1:7惨败给重庆隆鑫队,提前四轮降级。前一年还威震中国足坛、有着“巨人杀手”美誉的延边队轰然倒地。廉胜必,2000年吉林敖东队降组与这个人的名字紧紧相联,或许他不应该成为延边足球没落的“替罪羊”,然而现实的残酷把他推到风口浪尖,让一个本不相干的人一不留心就成为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者。
高珲不堪重负离开敖东队后,谁来接班?刚刚接替全明镐担任延边足球俱乐部主任的金辉把目光投向了远在厦门的老同学廉胜必。廉胜必是个地道的延边朝鲜族汉子,1990年,延边队掉入乙级时,球员兼教练的他以30多岁的年龄力助延边队冲甲;1996年在延边队保组的关键时刻,他又指导过延边队,当时他是中青队主教练;后来又在厦门厦新队辅佐迟尚斌,应该说,廉胜必在厦门的日子比较舒心。
2000年4月26日下午,金辉只身飞往厦门,诚恳地邀请廉胜必到敖东队任主教练。廉胜必说:“今年春训时,我就曾忧心忡忡地对敖东队员讲过,敖东这种状态今年很危险,就目前的境况,我回去执教后,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保组成功。”但金辉说,你是延边走出去的“国”字号教练,在家乡球队最困难的时候你应该站出来。廉胜必心头一热,说:“好,我就是送死也要去延边。”这位血性汉子颇有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
自从延边队重返中甲以后,主力队员人心涣散各奔东西,球队只能靠“廉价外援”苦苦支撑。2005年,除去外援名额以外,延边队共注册27名队员,而这当中有9人是原敖东队的老臣,这些老队员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在队中发挥着自己的骨干作用。然而,就在当年联赛结束后,年龄不大的宋笑宇、王光伟却选择了退役,郑东七转会到了新疆。
2006年,除去外援名额外,延边队注册31名队员,这当中包括新引进的内援张树栋和汤超。这一年,24岁的文虎一发挥出色,以12粒进球荣膺中甲本土射手王,20岁的小将赵铭也成为国奥队主力。这年年底,延边足球俱乐部却不计后果地将赵铭和文虎一捆绑出售给长沙金德;中场主力俞峰居然自费转会到浙江绿城;中场大将韩东日转会到长春亚泰;老将玄春浩挂靴退役;汤超和张树栋转会到青岛中能和辽宁。除此之外,高树春、崔峰、金孟山、郑渊豪和李杰也另有所投。2007赛季,延边队只引进一名内援石双才,其他位置上的空缺,只能从二线队破格引入一些年轻队员。
俱乐部缺少经济支撑、工资和奖金过低是球员们离开延边队的最重要原因。而正是由于俱乐部长期的经济危机,在外援引进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困难。2005赛季,俱乐部召回了35岁的老外援佐拉,又从韩国引进2名大学生外援和朝鲜引入一名年轻外援。这些外援都是“零”转会的。2006赛季,除继续使用老佐拉外,又引进巴西的威廉、喀麦隆的阿布以及朝鲜国脚金英俊。18岁的阿布非常有潜质,虽然当年没有打上主力,但在第二年初海南冬训的时候,却成了延边队主要得分手。但在长沙金德的暗箱操作下,“嫌贫爱富”的阿布不辞而别。而金德方面仅给延边队20双球鞋作为答谢。
在中甲赛场上,极少数没有企业冠名的球队就有延边队,球员球衣前面空空如也,名符其实的“裸奔”。缺乏资金成为了“长白虎”一直未能突破瓶颈的主因。
有这样一则笑话:05年春走在海口金鑫训练基地,一支身穿阿迪达斯训练服的队伍格外抢眼,因为在当时的中国联赛中,阿迪只赞助七冠王大连实德队。当走近这支队伍的时候,满是讲鲜族语的队员,乍一看还险些被人误认为是韩国某球队,但上前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些队员原来正是刚刚重返甲级的延边队球员。而当近距离观察延边队的这身队服时才发现,穿在他们身上的这套阿迪似乎不太对劲,最后队员们不得不承认,身上的这套阿迪全是假货!
“长白虎”何日重啸足坛?